關於我自己

我的相片
從事市場觀察、多元策略分析的工作室,範疇涵蓋股匯債市、原物料與貴金屬,發現投資航海圖。

星期二, 10月 30, 2012

投資環境的改變進行式


從「量」開始
聽著電視新聞報著:「證所稅與二代健保補充費扼殺台股量能」,接著鏡頭一轉,便是資深股民的抱怨。其實不盡然如此,大家可以試想,去除掉這些因素,台股的成交量就可以回到千億以上的均量水準嗎?可能也不是那麼簡單。

很多人眼尖發現,資金可能都流到債券型基金,確實這類基金一直是今年來的首選,我們明顯看出整體投資市場的意向變化,但以總量來看,資金似乎還跑去別的商品。其實不只是台股量縮,香港、中國與歐美各國成交量都萎縮,創造出更多資金,照理不至於有這樣的問題。

非傳統的投資環境
在美國聯準會推出「非傳統性貨幣政策」,也就是印鈔救市的措施,開始讓全球陷入低利、創造貨幣的環境,資金浮濫,卻沒有創造實質經濟效果,在缺乏有力基礎下,一般投資人乃至到法人機構,要複製過去漂亮的投資並非容易。就連美國國債因聯準會刻意壓低殖利率,實際價格已遭扭曲,失去投資價值。

科技打破限制
更重要的是,這二十年以來科技的突飛猛進,已讓很多界限消失,像是媒體,像是投資的剖析,訊息不再難以取得,反而更要花時間去篩選這些資訊。

成本也在報酬率計算之內
有涉獵投資領域的人多少閱讀過「漫步華爾街」與綠角大大指數化投資這類書籍,從中會很清楚發現,過去一般熟知的基金、股票,都一層一層地被拆解分析,特別是成本部分。微利時代裡,成本降低可保留住更大的基數,同樣的報酬率得到的是相對高的利潤。

新式投資商品崛起
金融海嘯是個分水嶺,許多新式投資商品在這時候應運而起,配合上述幾個因素,未來投資工具會趨於成本低(包含資金成本與作業成本),且擁有標的多、靈活度也高的操作平台上。


繞了一大圈,從各個角度切入,得到的小結論是:目前呈現的是與過去截然不同的投資環境,由於操作工具更清楚簡單,反而拉大了「策略分析」這方面的軟實力,這也是投資研究的價值所在。

因為悲觀,所以樂觀


今天和幾個朋友聊天,聊到了未來前景的看法,一如往昔,我依舊選擇扮演「烏鴉」的角色,如同面對投資市場時,風險擺在前面。我始終覺得,當你去認清一些事實之後,才能誠實面對自己,感受到希望的必要。

大家從各種媒體報導得知目前的,甚至已親身感受到,台灣普遍存在「三高三低」,房價高、物價高與失業率高,薪資低、流動性低和生育率低,特別是現在年輕一代,在貧富差距持續拉大下,對於未來有諸多茫然,窮忙族、月光族、青貧族各式各樣的新興族群在台灣出現。就如同投資市場中最害怕的「不確定性」,這樣的感覺也在台灣社會蔓延著,所以由「求穩」概念延伸出的補教事業卻大幅逆勢成長。

如果你悲觀了,恭喜你,因為現在更只有樂觀的權利。

星期六, 10月 27, 2012

市場觀察 Oct 28 2012

這兩個禮拜股票市場普遍比表現不佳,美股財報不佳,歐洲未提出實質利多,而各國內部動亂持續。短期較平穩就屬中國股市與香港恆生,這部分受政治意涵與熱錢影響。


1) 美股並未如預期在選前有突破表現,除了目前所看到的企業獲利不佳,在反應的更多的是「對於選後財政懸崖」的提前反應。因此從前幾個禮拜開始,許多數據優於預期但卻利多不漲,這個現象可以看出端倪。

QE3宣布後,市場上已缺乏足夠大的利多預期來帶動股票市場,而已明顯漲多,因此只要有較大的利空,便會出脫手上部位,這就是投資人心理帳戶的反應。

短線來看,美股會持續震盪,在選後的政治因素(總統與眾議員改選)增添不確定下,財政議題爭辯在所難免。技術面來看,等幅修正10%的機率不小,好的話可以以盤代跌撐到年底;下一個亮點就看聖誕節假期。


2) 黃金之前三次挑戰1800關卡都失敗後,近期表現和股市同向,修正幅度很大,目前仍守住1700的價位,但已經成為一個頭部。如果市場開始棄守,那麼很有可能修正至當初QE3宣布前的起漲點,那麼就會是另外一個頭部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圖:黃金半年日線走勢圖


3) 原物料相關標的,如之前有跟大家分享的,已提前轉弱預告未來全球需求的趨緩,近期的反彈(如澳幣),主要是中國數據符合市場預期的利多,若後續沒有實質利多支撐,那麼會再轉回弱勢。


4) 原油部分,WTIC十一月可能還是繼續維持弱勢,Brent雖較強,但仍要看未來中東情勢(伊朗會是關鍵)、 歐洲緊縮的內部抗議衝突與東亞關係。



各種分析數據為個人市場觀察心得,僅供大家參考。投資之前先算報酬,不增加心理負擔,並做好資產配置、籌碼控管、操作策略與心態紀律等準備。



星期六, 10月 20, 2012

債優於股?買債券基金一定賺?

最近被問到關於高收益債的看法,先來看下列媒體報導:


境外高收債 規模創新高
http://money.udn.com/fund/storypage.jsp?f_MAIN_ID=339&f_SUB_ID=3055&f_ART_ID=275181

統計資料中充分顯現投資人也明顯感受到對於經濟前景沒有把握,從最近台股成交量萎縮,不難發現。筆者也發現一般投資人對於「證所稅」或是「二代健保補充費」特別關心,便將資金轉移到共同基金,但透過銀行通路申購基金的內部成本未必會比較便宜,這之後會再談。

經濟情勢不確定性高,投資人偏好債券大於股票,但要注意的是債券的種類不見得就是保本配息或是跟市場反向,除了一般的國家債券之外,高收益債、新興市場債是目前主要推銷的債券種類,不能只是單純從字面上解讀或從配息多寡,更重要的是要了解配息來源、計價幣別以及和景氣連動。


我們挑選美股S&P 500、高收債與新興市場債的ETF看連動性(分別為SPY、HYG、EMB):




明顯發現三者在金融海嘯後的反彈回升下,彼此的相關性是正相關,也就是股市好的時候也會帶動高收益債與新興市場債的表現;因此,如果對於未來景氣保守看待,那麼高收益債或是新興市場債就不會排在前面的順序。


星期四, 10月 18, 2012

勞工退休金和勞保老年給付比較



l   勞工退休金:根據「勞基法」的勞退條例,雇主給勞工的退休保障,是屬於雇主的法定責任。如同大家聽過有芬新舊制,舊制是一次領完,與20057月開始實施的新制,雇主按月至少提撥6%,勞工可相對提撥最多6%)

l   勞保老年給付:依「勞保條例」提供的社會保險給付,政府、雇主及勞工共繳保費,不同單位加保的年資可合併年資,符合請領條件時,勞保局依年資、投保薪資核算金額。對象包括受雇勞工、無一定雇主或自營勞工。2009年起實施年金制,可選一次領或月領方式。

跟公保相比,勞保算下來是40%多,而公教幾乎70%以上甚至破百。有些人會選擇投保工會,只有自己跟政府兩方負擔保費,省下部分費用。

重要的是,老人化帶來的退休支付負擔,不只勞公保,連健保跟長期照顧保險都是互相影響的。台灣已開始步入人口紅利末期,加上低利環境,如此的環境與既有觀念就是創造出大家看到的高房價,這是另一層對年輕世代的壓力,最後也可能在房價與薪資所得、生活物價高度背離下,成為泡沫

雖然有個強力假設「政府終究會救」,但如果大家有注意到近年來國家債務堆積造成的後果(如歐債問題),不能說台灣沒有這樣的可能性。

做好未來保障的規劃,退休可能還太遠,但如何讓自己的錢不要變薄,甚至多累積一些錢頗為重要,因為做好投資理財規劃就是最好的未來保障。


澳幣走勢看法


澳幣受到中國經濟數據優於市場預期的利多刺激下,這幾天呈現反彈走勢,但可能是大轉
折前的反彈波。

從下面的澳幣走勢圖可發現近期面臨很大壓力:

澳幣半年日線圖

1) 技術型態來看,出現了明顯的M頭,在1.02的頸線壓力下先做了個小反彈,先回補十天
前的跳空缺口,然而長短均線即將交叉,一旦中國利多消息消化完畢,就看是否有和股市
一起上漲,而上漲後型態也可能會出現三尊頭。

2) 可以觀察到澳幣、貴金屬、原油與歐元等出現分歧走勢,其中最具投機性的南非幣已
提早轉弱預告過去幾年的原物料多頭會告段落,最大買家中國數據目前數據雖暫穩但難以
急速擴張。

3) 澳幣這幾年流入大量資金,在於其高息特性;但因近期商品需求減緩,央行從11月以
來已降息1.5%,目前澳洲政府態度看來會順勢讓澳幣走軟,來補足出口衰退的問題。如此
一來,市場預期降息的心理發酵,資金就可能流出澳幣。

這幾年澳幣定存會被當作固定孳息的工具,根據上述幾點推論,建議大家謹慎評估匯差可
能吃掉利息的風險。



星期二, 10月 16, 2012

黃金-風險永遠放在報酬之前

相信大部分的投資人在進入投資市場時,總是抱持著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,期待的是自己可以透過好的判斷與交易獲得不錯的報酬,但如同一般大家所熟知的,報酬永遠伴隨著風險。

若是要談到風險與報酬,當然不可不談「黃金」。這幾年黃金的走勢呈現仰角45度在走升,在低利環境下,迷人的報酬率自然吸引眾多投資人,我們從各家銀行陸續開辦黃金存摺不難發現此現象。但隨著黃金的漲多,風險也逐漸提升,讓我們用兩張圖來看看。



圖一

圖二

舉例來說,上面兩張圖分別是黃金十年左右的週線圖與半年來的日線圖,以技術面來看,當上升趨勢線跌破(如圖一所示),黃金長久的上升趨勢已成為高風險商品,投機性相對高。

當時投資市場冀望的無非就是QE3的推出,因此可發現今年以來幾次的大漲都建立在此基礎之上(如圖二所示),然而最近幾個交易日貴金屬明顯轉弱,如最具投機性的白銀已先行反應,黃金自然也成為弱勢標的。

但在量化寬鬆重啟後,唱多聲音接踵出現,許多人紛紛進場買黃金;然而短期來看,黃金在QE3宣布後的幾次上攻都未能突破1800的價格,風險提高,若是跌破QE3的起漲價格,賣壓產生的下修力道會不小。

讀者會問說:「那黃金還會漲嗎?」筆者認為還是有機會,只是不見得在近期就會看到,可能是年底,也可能是明年下半年,總之都需要一些等待的時間。

還是跟大家分享,風險和報酬如同孿生兄弟一般,在預期未來報酬之前,先衡量可承擔的風險(資金流動性、時間成本等)有多少。